- 张景华;
贯彻落实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座谈会精神,学习推广杭州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动员全省公安机关迅速行动起来,全警种、全建制、全要素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我省率先实现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达到各项成效标准,勇当全国"领头羊",重点要解决好怎么看、学什么的问题,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推什么、怎么推的问题。
2010年04期 No.12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董晓伟;
"10.17"暴力袭警越狱案虽发生在司法系统,却给公安监管系统敲响了警钟。足够的警力是安全工作的保证,但还要十分注重优化勤务组织,科学配置和使用警力;良好的技防设施是监所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关键在于技防与人防、心防的有机结合;完善的制度是确保监所安全的前提,但一以贯之地狠抓制度的落实是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切实掌握狱情动态,及时察觉并化解安全隐患是确保监所安全的重要一环;必须密切协同驻所武警,建立两警联动防暴制逃机制及相应应急预案,提高处置能力;必须切实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到依法监管,不纵不枉。
2010年04期 No.12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毛寿龙;杨志云;
社会转型使政府公安部门处于社会不满和冲突的最前沿,面临巨大的压力。湖州市"警务广场"行动实现了警民零距离沟通,公众治安满意度大大提升。"警务广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警民互动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内蕴着警务理念、警务技术、治安治理方式和警务制度"四位一体"的复杂性创新,这种复杂性创新不仅适用于公安部门,而且对整个政府改革和创新都具有深刻的启示。
2010年04期 No.12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齐明;
公安机关性质决定了人民警察既是国家法律的忠实执行者,又是国家法律实施的保障者;既是国家法律权威的塑造者,又是国家法律权威的维护者。但现实中,时常发生一幕幕"民警可欺、法律可欺"的悲剧,民警的脆弱、法律的脆弱显露无余,神圣的国家公权及法律尊严被亵渎。本文通过分析122起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的特点、成因,提出了增设袭警罪、延伸民警正当防卫权行使和按过失原则处理民警依法履职过程中的过当行为等立法建议。同时,论述了善解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建立健全内部保障机制,组织开展互动式、巡回式、实战式培训等对策思路。
2010年04期 No.12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魏懋浙;
当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呈多发状态,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公安机关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滞后、决策部门应对危机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执行部门缺乏妥善处置的基本技巧、民警执法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人民群众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社会矛盾的叠加转移、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闻法律的严重缺位等。减少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必须在公安机关与广大民警中牢固树立"处置不如预防"的理念,要系统地处理好正确决策、规范执法、谦逊行事、注重细节、及时报送、处理前置、主动出击等方面的问题。
2010年04期 No.12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郭太生;楚红梅;
政府话语权的掌控对化解危机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发生初始,及时地对危机事件进行定性,有效地利用话语权引导社会舆论,即使不能有效地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也可以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程度与范围。在化解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要快速反应,加强网络引导,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寻求危机策略联盟,恰当运用"藉口与合理化"策略,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2010年04期 No.12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余赛赛;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点的促进警察组织和公众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和活动过程。对公安机关来说,以媒体为媒介来联系公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公安机关和媒体的良性沟通合作尚存在制约因素。为此,公安机关要树立科学公关理念,构建与媒体的理性关系,充分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改善与发展警察公共关系。
2010年04期 No.12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邬明汉;张乐平;
面对当前刑事犯罪高发,犯罪的暴力化、组织化、智能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新的犯罪类型不断涌现的犯罪新形势,必须以打击"盗、抢、骗"犯罪为主线,推进初侦初查和便衣侦查工作;以情报工作为突破口,推进刑侦基础和专门手段建设;以机制建设为重点,推进队所协作;以专业化为导向,推进刑侦队伍建设。
2010年04期 No.120 42-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王建;
执法规范化建设在"三项建设"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最佳着力点。公安部制定下发的《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提出的7个方面的阶段性目标、标准,其实也就涵盖了今后一段时间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路径是:要以基层所队为重点,以实战、实用、实效为着力点,以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为切入点,通过项目化管理和时间节点控制,全建制、全警种、全要素,整体予以推进。
2010年04期 No.12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牟伦胜;徐煜;
非违法性因素是指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生成的、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会损害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干警执法公信力的、法律尚未明确予以调整的因素。其在形式上虽不违法,但在实质上却损害着执法公信力。非违法性因素发生作用是由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运行使然,尊重人性基础是对非违法性因素进行调整的道德前提。通过对其发生作用机制的分析,掌握其发生作用的规律,探索出具有道德正当性的预警、矫正和救济机制,是预防非违法性因素损害执法公信力的客观要求。
2010年04期 No.12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刘毅;
噪声污染防治是法律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履行的一项职责。当前,公安机关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通过对相关立法的梳理、重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应从完善立法、理顺体制、提高意识、补充装备、增强手段等五个方面改进公安机关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2010年04期 No.12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徐曼;
合同之债与合同诈骗是两种很相似但又有着本质区别的合同行为。在公安执法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容易被混淆,导致公安机关往往越俎代庖,更有甚者借口合同诈骗而插手经济纠纷。要从理论上对合同之债与合同诈骗加以厘清,从合同之债与合同诈骗的特点入手,着重就两者的主观目的上做出区别,从而指导公安实践,更好地惩治违法、打击犯罪并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010年04期 No.120 63-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赵野松;
道路交通状况评估,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一系列考察指标,来动态、客观地反映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它对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评估工作应体现直观性、客观性、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原则。评估内容应包括车辆通行状况、交通流量状况、交通文明状况、交通安全状况四个方面。可采用路面测试、查询系统、问卷调查、引用数据等评估方法,并按制定计划,整体设计;明确重点,开展试点;完善配套,全市推广;坚持长效,注重应用四个步骤分步实施。
2010年04期 No.12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金雄强;汪忠军;
在道路交通处理过程中,参与不同阶段的人员并不相同。在实务中,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普遍存在对当事人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和交通事故各利益相关人员在相关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和困惑。基于此,应在明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当事人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第三人的概念,明确第三人的适用范围,以明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不同阶段各利益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为事故处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010年04期 No.12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周云华;张森怀;
当前影响交警执法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交通执法数量庞大;执法案卷制作条件较差;部分交警执法素质不高;执法监督制度存在缺漏。要提高交警执法质量,应强化交警法治意识教育,强化执法检查监督,强化规范执法制度激励,强化交警执法权益保障。
2010年04期 No.12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教育考察团;傅国良;许韬;
通过考察美、加等发达国家的警察教育培训情况,学习和了解其实用的警察培训理念,先进的警察培训方法,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架构,对促进我国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在当前形势下,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我国警察教育培训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推进教官制度;拓宽经费渠道,实现警察教育培训经费的有效保障;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加强与各国警察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执法培训领域的发展的建议。这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警察教育训练体系十分必要。
2010年04期 No.120 92-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张申才;
竞争上岗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重要方式。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实践及其成效和体会,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是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二是要重视宣传、学会宣传,三是要尊重民意、关切民意。
2010年04期 No.12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龚正荣;吴仁伟;
近年来,浙江省公安民警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良好并呈提升趋势,但少数民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职业认同感下降、队伍思想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民警利益诉求呈多元化发展,经济利益的诉求程度相对下降,对工作条件和执法环境的改善更为迫切。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领导干部示范作用不强、民警自身价值观错位等主观原因。必须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载体,坚持科学灌输和引导,以警为本,真心爱警,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
2010年04期 No.120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乔建;
治安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是检测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又是选择治安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本文以公安院校治安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完善治安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一是在考核内容上突出岗位核心知识、能力、技能教学训练目标,体现创新性;二是在考核体系上形成以治安专业能力与技能为核心的治安专业课程考核模块,体现综合性;三是在考核目标上应当定位对治安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质量的检验,体现实用性;四是在考核形式上倡导多样化的技能考核方法,体现针对性;五是在考核要求上注重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的辩证统一,体现科学性。
2010年04期 No.12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