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本刊专稿

  • 加强警察协会建设和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刘力伟;

    警察协会是公安机关党委领导下,以公安民警为主体自愿结成,集社会性、行业性、学术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加强警察协会建设和发展,一要加强公安理论研究,当好公安机关"外脑智库";二要维护保障警察权益,建好"民警之家";三要加强社会交往,搭建联系各方的"桥梁纽带";四要重视协会工作,加强协会建设。

    2015年04期 No.15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进一步做好警察协会工作的几点意见

    华乃强;

    在继承上一届警察协会理事会奠定的良好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警察协会工作,不断把我省警察协会事业推向前进,一要为民警讲话、为民警维权、为民警服务,多围绕公安民警做工作;二要想党委之所想、想党委之未想、想党委之该想,多围绕党委要求搞研究;三要走下去、走出去、请进来,多围绕协会自身抓建设。

    2015年04期 No.15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中国酒后驾驶和超速驾驶相关法律之完善(下)

    余凌云;洪延青;刘磊;

    <正>(三)执法手段。1.关于酒后驾驶的执法手段。"欧洲交通警察网"明确指出,"执法活动应当具有足够的公众能见度,从而能够增强其威慑作用。司机们应当认识到如果他们在酒精或者药品的作用下驾驶,他们将极有可能被查获并起诉,且受到严厉的处罚。"??????换句话说,警察执法活动的结果主要是增加违法行为人被发现的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2015年04期 No.15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枫桥经验”与和谐社会

  • 推进浙江省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调研组;

    近年来,浙江省依法推进社会治理取得明显的成效,社会治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本适应。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建设,依法推进社会治理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社会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推进浙江省社会治理法治化,要培育公民树立法治信仰,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规范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实践经验上升为规章制度;着眼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以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和监管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探索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机制,构建城乡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2015年04期 No.15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以宁波市为例

    项敏;谢平;

    近年来,宁波市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城乡基层社会发生的显著变化,应以问题为导向,以"强基、治源、聚力、惠民"为主线,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2015年04期 No.15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平安指导员工作的若干思考——以天台县为例

    吴凌;

    2014年,天台县公安局立足当地实际情况,推行了平安指导员工作制度,由政法委牵头,抽调公、检、法、司等部门政法干警到村居(社区)担任平安指导员,定期进村入户落实"五员"职责,指导基层村居(社区)开展平安建设,平安指导员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一步完善平安指导员工作,应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变"被动工作"为"主动跟进";完善工作对接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完善问题解决机制,变"应付处理"为"根本治理"。

    2015年04期 No.15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侦查学研究

  • P2P网络借贷平台集资诈骗犯罪对策研究——基于衢州市公安局侦办“中宝投资”案件之实践

    王建;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模式,发展迅猛。但由于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违规经营问题突出,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衢州市公安局在全国尚无打击资金链未断裂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集资诈骗犯罪案件先例的情况下,坚持"打早才能打小"的理念,主动担当,果断亮剑,从"充分经营、果断介入、协同作战、阳光操作、确保稳定"五个环节入手,成功侦办了"中宝投资"案件,并实现了政治、法律、社会三者效果的统一。同时,从明确法律界限、加强行业监管,推动行业自治、实现自我管理,坚持情报引领、依法严厉打击,加强宣传力度、增强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对策。

    2015年04期 No.150 29-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诱惑侦查行为过限研究

    何雷;

    诱惑侦查行为过限问题,包括诱惑方的行为过限和被诱惑方的行为过限。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通过隐匿身份的手段调取证据中诱使他人犯罪的行为予以禁止,人民法院可以通过非法证据排除来否定诱惑侦查过限行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综合对诱惑方的行为过限加重"犯意"的证据的排除规则和方式,能有效地反作用于侦查机关的诱惑侦查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自我完善,促使侦查机关实施诱惑侦查过程中加强证据意识和防范自身行为过限加重犯罪嫌疑人的"犯意"。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实施诱惑侦查的危险程度进行了严格限制,规范和指导了侦查机关实施诱惑侦查的过程。

    2015年04期 No.15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合成作战机制研究

    陈刚;秦帅;

    电信诈骗是社会危害最为普遍、社会影响最为恶劣的犯罪类型之一。尽管公安机关在电信诈骗案件的打击与防范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电信诈骗案件仍表现出屡打不绝、防不胜防的高发态势。在公安刑侦工作全面推行打击犯罪新机制的背景下,研究电信诈骗案件侦查合成作战机制的内涵与必要性,剖析此类案件侦查合成作战机制的构成要素,是转变侦查部门打击电信诈骗战斗力生成方式的有效途径。

    2015年04期 No.150 38-4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2015两岸刑事执法与法经济学论坛述评

    周建达;郑群;

    以"诱惑侦查的理论与实务"为主题的2015两岸刑事执法与法经济学论坛,交流了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措施,探讨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不得诱使他人犯罪"的规范性质问题,探究了诱惑侦查的行为过限及其实践防范问题,总结了"情报主导侦查"背景下诱惑侦查的基本做法,提出了实际工作中诱惑侦查的操作原则问题,取得了重要的学术共识和理论成果,形成了聚焦前沿、形式创新,多元结合、深度互动,精英云集、参与广泛,深化交流、凸显合作等特色与影响。

    2015年04期 No.15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治安学研究

  •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分析——基于建构主义安全观视角

    董俊祺;

    互联网时代国家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是现代国家安全理论的题中之义。从建构主义安全观的视角出发,将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定义在上至国家安全下至个体安全的全面格局之中。网络安全来自客观安全与主观安全的相互维系,来自现实硬件措施保障和网络社会安全感与规范的二元结合。互联网时代中国网络安全的发展战略,即整体观念,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发展观;强制与认同并行,国内与国外并重;从"防御"到"自生"再到"引导"的多层级战略防御;上达国家下至个人的多主体多层级的有序安全体系建设。

    2015年04期 No.150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城市犯罪空间的视频防控理论初探

    赵问道;陆婷;王驰;

    城市犯罪空间的视频防控理论,从分析平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突破了传统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防控模型,提出了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空间特征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虚拟视频防范空间模型,以及具体的"圈块格线点"逻辑布控模型,采用治安卡口、智能卡口等具有视频图像信息内容采集功能的前端设备,来构建具有较强防控能力的分层网格化视频防控网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平安城市建设与应用中面临的系统性问题。

    2015年04期 No.15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实施“本地化”防控提升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的路径探索——以台州市椒江区为例

    朱怀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给驾驭治安局势带来严峻挑战。从椒江实际出发,紧扣"防控"主题,提出"本地化"防控思路,切实抓实抓牢本地治安管理主旋律,并在"本地化"防控中提出要警务理念"本地化"、治安问题"本地化"、治理效果"本地化"和考核机制"本地化"等四大举措,从而全面提升新常态下社会治安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04期 No.15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法学研究

  • 论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改革

    翁里;夏巧雅;

    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人口的跨国迁徙必将越来越频繁,我国传统的出入境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改革现行的出入境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改革我国出入境法律制度,要以我国实施新《出境入境管理法》为背景,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移民立法和管理经验,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一步改革护照和签证法律制度,完善绿卡制度,引进天下人才,为出入境管理实务部门的移民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2015年04期 No.15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侦办民间互助会案件的理性思考

    姚珍贵;

    民间互助会是一些人自愿组织起来不定期聚会,贡献出一定资金而形成资金库,根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向会员轮流分配资金的金融组织。考察我国民间互助会的渊源与性质,剖析我国处理民间互助会的融资行为现状,要正确把握民间会案与民事诉讼、刑事司法能否介入会案、侦办会案的罪与非罪等问题。完善发展民间互助会等金融组织,一要转变理念,正确认识民间互助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二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和培育民间互助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三要加强并完善民间互助会风险控制机制;四要强化政府对民间互助会运作过程的管理;五要逐步拓宽我国民间互助会的演进路线。

    2015年04期 No.150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谈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对执法效率的影响及其变革完善

    倪义福;

    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包含执法主体监督、执法环境监督、执法程序监督、执法责任监督等构成要素,其对执法效率的影响表现在执法质量考评、执法责任担责、执法程序繁琐、执法机制不全等方面。正确处理公安执法权力行使与有效监督的关系,应在严密执法监督与提升执法效率方面寻找平衡点,加强体制性、机制性设计,勇于变革不合理、不科学、不讲效率的执法监督环节,改进完善执法源头、执法过程、执法出口、执法考评、执法责任、执法机制等内部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2015年04期 No.150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实质庭审:日本证据开示制度改革介评

    董林涛;

    控辩双方平等、理性对抗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前提之一。控辩平等不仅指双方诉讼地位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武器对等"──证据开示。日本现行证据开示制度由于存在着种种问题,因而成为新一轮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刑事诉讼法等部分条文改正法律案要纲》为了实现庭审实质化,针对现存问题对证据开示制度进行了修改与扩充,对于实现"武器对等"原则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务实的改革风格在防止刑事司法发生震荡的同时,也使证据开示制度的具体改革举措过于谨小慎微,能否实现改革目的,尚存疑问。

    2015年04期 No.15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犯罪学研究

  • 对企业家犯罪的社会生态学分析——以两类企业家犯罪的差别为视角

    付传军;

    企业家犯罪根据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企业家犯罪和民营企业家犯罪两类。企业家犯罪具有很强的"生态性",即其特征和表现与所处社会生态环境高度相关。"抑商情结"是两类企业家犯罪差别的精神基础;两类企业在社会资源分配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是其企业家犯罪差别的物质基础;两类企业家与企业本身的利益关系不同是其犯罪差别的动力基础;两类企业家的不同属性是其犯罪差别的个体性基础;而刑法干预在经济领域的泛化则是两类企业家犯罪差别的法律基础。为企业家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应对企业家犯罪的治本之策。

    2015年04期 No.15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警察教育训练

  • 试论警察战术能力训练

    贾昌志;

    通过对我国警察战术训练现状和警察战术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警察战术训练主要有技术训练和思维训练两种训练模式;从警察战术过程分析可以看出,警察战术训练既不是单一的技术训练,也不是纯粹的思维训练,而是一种思想与行动有机统一的综合能力训练。因此,在设计和安排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时,应加强战术程序能力训练、信息获取及研判能力训练、制定方案与计划能力训练、风险评估能力训练和协同能力训练。

    2015年04期 No.150 89-9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公安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警察学院开设《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

    郑筱春;

    作为培养公安警务人才主阵地的公安院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卓越警务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浙江警察学院在2009级本科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中开设了《物证鉴识》双语课程。通过对参加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及其双语教学改革理念,公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必须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积极构建课外交流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对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热情度及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2015年04期 No.150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科归属和课程体系研究

    何庆;崔利;韩伟;

    尽管教育部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列入公安技术类,归属工学门类之下,但在学界,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到底属于工学、管理学还是法学门类的争议仍然存在并阻碍其发展。从工程、管理和法学知识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角度看,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应归属工学门类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明确专业知识框架和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原则,并据此设计主要课程和安排各学期课目,以确保课程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保证教学质量。

    2015年04期 No.15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道路交通安全专版

  • 谈公安交通执法体系建设——以嘉兴市为例

    杨永健;

    公安交通执法体系是由交通执法主体结构、法定执法职权和义务、执法程序和运行机制等构成的有机系统。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要充分认识深化公安交通执法体系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公安交通执法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不断强化执法主体结构,拓展执法对象内容,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强化执法信息应用。

    2015年04期 No.15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交通事故处理机制的新探索——以象山县为例

    胡旭东;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公安交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处理工作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深化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改革,完善事故处理接处警、指挥中心事故研判、物损轻微交通事故消化处理、伤人事故规范立案、事故矛盾纠纷化解调解以及事故处理队伍保障等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警民和谐。

    2015年04期 No.15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浙江警界学人

  • 浙江警察学院教学与训练研究室 乔建教授

    <正>乔建,男,1956年8月出生,山东荣成人,浙江警察学院教学与训练研究室教授。自1986年从嵊县公安局调入浙江公安专科学校以来,一直从事治安管理学、治安案件查处、公安法规等课程教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治安案件查处概论》一部,撰写专著一部,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治安调解机制构建》,完成厅级课题5项。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一个社区民警对社区警务理念的诠释》被人民网全文转载。曾获1998-2001年度校科研成果优秀奖、1992-2001年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成果奖、2004年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先后获浙江省公安厅、海宁市公安局嘉奖4次。

    2015年04期 No.150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