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本刊专稿

  • 2015年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暨“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综述

    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警察学院会务组;蒋国长;许韬;葛悦炜;

    经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批准,10月27日至28日,2015年亚洲警察研究协会年会暨"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在我校举行。杰格·格博教授介绍了美国警察减少假释犯、刑满释放者重新犯罪的经验教训,彼得·曼宁教授介绍了美国民主警务理念的发展历程,金山泰介教授介绍了日本警务改革的历程与做法、经验,张福成副书记介绍了效能警务的含义、革命性意义及对我国公安事业内涵式发展的推动作用,丹尼尔·西尔弗斯通教授介绍了英国警方打击华人有组织犯罪的经验及英中警务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外警务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警务工作者发表了各自论文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本次年会领导重视、精心筹备,交流互鉴、成果丰硕,反响热烈、评价满意。

    2015年06期 No.152 5-1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枫桥经验”与和谐社会

  • 美丽浙江建设司法保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

    建设美丽浙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全省各级政法机关积极运用各种手段,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分析当前美丽浙江建设司法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美丽浙江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服务保障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加大对生态领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相应的法律服务;预防化解生态领域矛盾纠纷;健全司法保障体制机制;营造浓厚的美丽浙江建设氛围。

    2015年06期 No.15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浙江省“邻避运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共浙江省委维稳办课题组;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迅速提升,"邻避运动"呈增多趋势。"邻避运动"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造成当前"邻避运动"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全社会环境诉求高涨、环境风险灾害增多、工作措施不到位、冲突解决救济效果不佳、新兴媒体推波助澜等。防范化解"邻避运动",必须重民意、重稳评、重方法、重引导、重立法。

    2015年06期 No.15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平安建设视野下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探索思考

    中共衢州市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严海军;

    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尤其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亟待创新加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平安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衢州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问题导向,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微创新",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保衢州一方平安"总目标,调整优化以系统治理、多元参与为目标的治理体系,构建完善以综合治理、"三治合一"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以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为重点的治理机制,着力强化以常态化运行、长效化治理为关键的运行保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层面实现创新突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的转型提升。

    2015年06期 No.15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侦查学研究

  • 反恐警务国际合作的原则与步骤——从新安全观角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曹雪飞;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外交举措,也是为世界协同发展贡献的新思路。从"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视角出发,为"一带一路"建设谋划安全的周边环境意义重大。综合地缘政治和民族宗教演变历史等因素,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进行评估。总结既往国际警务合作经验,在突出"一带一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反恐警务国际合作四项原则。结合"四位一体"反恐警务工作模式,建议采取策略性的先应急、再情报、强侦查、重防范的工作思路,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2015年06期 No.152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公安预审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台州市公安机关为例

    王从志;

    台州市公安局基于防止冤假错案发生、减轻基层民警负担和加强办案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实考量,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试点先行、反复论证,在全市县级公安机关进行预审机制改革,推行单设预审机构模式。通过组建预审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分步接案办理、设置质控程序、推进侦审衔接、命案上提审核,遏制了执法违法,保证了案件质量,提高了办案效率,减轻了基层负担。但是,预审的法律地位、功能价值以及与侦查的关系等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公安的社会背景下,应坚持对预审工作的再认识、对深化改革的再坚定、对工作制度的再完善、对过硬队伍的再锤炼,进一步深化预审机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预审工作。

    2015年06期 No.152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浅议主办侦查员制度的建立

    张震天;

    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构建同检察、审判责任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刑事司法责任体系,以期达到制度协同的最优效果,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严格司法。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以明确自身的职务定位,厘清与行政领导的关系为前提。更须把握好人员选拔的中心环节,在现有的公安管理体制和侦查办案模式的基础上,界定职权与责任,强调权责统一,科学设计办案组织形式。同时,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机制与职务保障制度,推动制度的运转完善。

    2015年06期 No.15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治安学研究

  • 论安全视角下的治安管理

    王瑞山;

    广义上的安全管理,包括人类应对的各种安全障碍,有违法犯罪、自然灾害、灾害事故等。狭义上的安全管理,是工学中以控制事故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安全学、安全管理学对事故发生理论有着较为详细的研究。治安管理既要面对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处置,又要面对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和查处。现有公安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普遍的事故理论鲜有介绍,而后者的基础性非常重要。从广义安全管理的角度看治安管理,能为治安管理的内容和理念提供新的视角。从治安管理行为结构、管理流程、治安管理客体不同角度来看,治安管理的内容呈现不同样态。治安管理者应树立法治理念、预防理念、社会化理念和效益理念。

    2015年06期 No.15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社会治安治理的逻辑转向——以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为视角

    李国华;

    随着利益的多元化、风险社会的到来,社会治安秩序受到冲击,以往的管制思维亟需更新。社会治安治理的逻辑转向以范式转换作为支撑,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范式下的社会治安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策略的情境化以及目标的针对性。对作为变量的治安情境的事实学观察与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身的张力和兼容性分析,得出理性选择理论、常规行为理论以及被害人学语境下的社会治安的情境治理是可欲也是可期的。通过借鉴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从提升治安违法的难度、提高治安违法的风险、降低治安违法的收益、减少治安违法的诱惑以及排除治安违法的借口等几个方面来优化社会治安治理的原有路径。

    2015年06期 No.15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简论县域社会治安防控服务的多元化模式

    李欢鹏;

    社会治安防控是政府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益物品,也具备一般公益物品的基本属性。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宁海县社会治安防控服务的模式及其成效进行总结,探析当前治安防控服务供给不足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原因,促进县域社会治安防控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必须以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三种模式供给,明确公安专业化社会治安防控服务的边界和职责;强化县域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加快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

    2015年06期 No.152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法学研究

  • 美国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借鉴——以2010年《新泽西州反欺凌法》为研究视角

    陈荣鹏;方海涛;

    校园欺凌是个世界性问题,我国学生也深受校园欺凌之害。2010年的《新泽西州反欺凌法》被称为美国最严厉的反校园欺凌法律,它要求各个学区制定反欺凌方案,学校任命反欺凌专家,设立反欺凌专项资金,定期开展反欺凌教育和培训来治理校园欺凌行为,对违反义务的责任人员追究纪律和民事责任,受害学生可以通过听证会、提起申诉和控告得到救助。我国也应当及时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最终实现我国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

    2015年06期 No.152 55-5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公安法治视野下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沈惠章;

    公安机关肩负着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双重职能,法治公安是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严格、公正、文明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执法要求。只有坚持规范执法,才能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执法规范化是一项包括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等内容的系统工程。公安民警应当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理、打造法治公安,坚定不移地做依法治国的践行者、推动者和保障者;在执法过程中提高规范执法的行为能力,准确适用法律定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使用法律手段。

    2015年06期 No.15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主任检察官改革:定位与权、责、利展演

    李章仙;

    主任检察官改革是当前检察领域推行办案责任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以弱化检察机关内部案件办理的行政化审批为目标,是对以往主诉制改革的深化。相较主诉制实践,主任制改革应当在人员定位、权力配置、人员选任等方面亮明特质。但改革以主任检察官为基数组成办案组织,存在着对检察独立的认识误区。主任检察官的设立不仅要在权责相符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放权"与"控权"间的关系,且要将配套的职务保障与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力求权责利三者名与实的统一。

    2015年06期 No.152 64-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犯罪学研究

  • 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的若干思考

    姚建龙;王江淮;

    青少年网络犯罪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在于它的"新",而非它的"严重性"。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应以青少年保护为目的。在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的工具选择上,当前以硬法为主的控制机制面临可能失灵且造成不良后果的局面;而以软法为主,硬法及其他法外规范、道德等的建设为辅的柔性机制,将能产生良好的作用。此外,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活动中的公权力也应当加以制约。

    2015年06期 No.15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教唆犯基本问题研究

    杨正邦;戚婷婷;

    教唆犯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刑事法领域始终是热点问题。虽然我国现行刑法将教唆犯规定在总则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于该问题的通说,但是为了解决教唆犯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有必要对教唆犯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通过比较国外对于教唆犯的相关立法规定,从教唆犯的概念、成立要件、性质等方面入手对教唆犯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教唆犯的定罪及其刑事责任进行解析。

    2015年06期 No.15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心理互助小组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台州市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为例

    夏莹;张佳丽;

    在女性在押人员中建立心理互助小组,不仅能消除女性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遇到的情绪问题,还有利于管教民警全面深入掌握情况,保证监所的有序和安全。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以及女性在押人员心理状况和特征,女性在押人员心理互助小组模式建构应包括:.做好前期准备;严密组织架构;制定活动流程;明确活动原则;学习施助方法等。

    2015年06期 No.15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警察教育训练

  • 基于Blended-learning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道路工程基础》为例

    丁靖艳;

    Blended-Learning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引起重视。项目以《道路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提出混合教学新模式,并从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对基于Blended-Learning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讨论。实践证明,混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指出,今后在知识网络建构、平台信息推送、学生自主学习效能评估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2015年06期 No.152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论警察慢性心理应激的“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与干预策略

    徐超凡;

    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适当的应激能增强个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身心适应性,然而应激负荷过大或应激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个体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警察的职业特殊性使其长期暴露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应激等状态中,成为慢性心理应激的高危群体,并因此导致诸多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损伤。我国警察职业心理健康现状严峻程度已然令人堪忧,因此,通过分析警察心理应激、应激源、应激中介机制、应激系统模型等,从综合干预的视角提出警察"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与干预策略。

    2015年06期 No.15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公安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探索——以浙江警察学院海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例

    代东旭;

    校外实践基地是开展校外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对浙江警察学院海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进行深入考察与挖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提出加强公安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思考:一是利用校局合作优势,深化拓展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及外延;二是转变实践教学理念,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升华;三是稳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形成校外实践基地长效运行机制。

    2015年06期 No.152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道路交通安全专版

  • 交通管理全警全员勤务机制改革的湖州样本

    姚金泉;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车、路矛盾的加剧,公安交通管理压力不断加大。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下的城市道路交通,湖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突破现有交警勤务模式,实行全警全员勤务机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从提升纪律意识,树立队伍形象;强化教育培训,增强警员素质;完善考评机制,推进效能建设;坚持典型引领,激励队伍士气;做实从优待警,创建幸福警营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全警全员勤务机制。

    2015年06期 No.152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互联网+”交管服务的探索和思考——以海宁市为例

    张盛;

    海宁市交警部门以互联网思维改革和推进传统的公安交管工作,在智能交通、车管服务、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交管服务方面开展"互联网+"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注重人才管理、统筹社会资源、突出安全防护、丰富服务方式,不断优化完善"互联网+"交通管理模式,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公安交管实战业务无缝链接和高度融合。

    2015年06期 No.15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