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学科建设和智库发展的共进互促——以制度联动为视角Mutual Progress of the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the Thinktank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Public Secur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ystem Linkage
刘铭
摘要(Abstract):
公安学科建设与公安高校智库发展具有互促性。在新学科建设背景下,公安学科建设应充分发挥智库功能,助力学科发展;同时,公安高校智库的发展要遵循学科发展逻辑,以公安学科发展为依托拓展智库能力。公安学科建设和公安高校智库的互促性在制度方面主要体现为学科组织与智库组织的制度联动。定位明确、制度增效、多元包容是制度联动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制度联动设计中,人事制度联动的关键在于学科组织和智库组织的人事制度联动模式选取及学科组织人员的兼职聘任制度和激励制度设计;经费管理制度联动的重点在于资金来源多元拓展和资金支出的共享和分享;评价制度联动的要点在于学科评价和智库评价的前瞻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嵌入性;交流制度联动的侧重在于鼓励学科和智库各自交流活动中的优势发挥及人员的交互参与。
关键词(KeyWords): 公安学科;高校智库;新学科建设;制度联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计划项目“公安法学基础理论与学科体系研究”(2022XKGA0105);; 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项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公安履职能力提升研究”(2022LL60)
作者(Author): 刘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Z2期。
- (2)汪锋:《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9期。
- (3)参见刘铭:《论公安学科建设和智库发展的交互促进》,《公安教育》2015年第7期。
- (4)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 (5)方延明:《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4期。
- (6)参见任茂林、王伟静:《我国新型智库的分类、特点和能力提升策略》,《高教探索》2017年第4期。
- (7)参见周仲高:《智库的科学分类与准确定位》,《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 (8)阎亚军、杨波:《学科逻辑视域下的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的思考》,《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
- (9)参见汪锋:《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9期。
- (10)旋转门(Revolving Door)原本是指连接建筑物与外界的通道,它最大特点在于双向流动,进出均不受影响,后来特指智库学者与政府官员角色转换的一种现象和机制。参见李晶、刘晖:《旋转门: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制度创新》,《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7期。
- (11)参见任恒:《构建我国新型智库“旋转门”机制:内涵、现状及思路》,《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 (12)曾元源、胡海祥:《论地方高校智库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教育探索》2017年第1期。
- (13)有研究表明资源投入有利于提升智库影响力,智库资源投入和初创期、成长期高校智库影响力呈正相关,但与成熟期高校智库影响力不相关。参见李韵婷、张日新、姚婷:《新型高校智库:成长阶段、资源投入与影响力》,《智库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6期。
- (14)王丽华、刘炜:《助力与借力: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2期。
- (15)参见王驰、丁炫凯:《高校智库知识生产:一种类型学的分析》,《智库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期。
- (16)参见汪锋:《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9期。
- (17)参见彭颖晖、刘小强:《学科评价:从学术导向走向服务需求导向——从知识与经济双重转型看学科评价改革》,《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 (18)参见赵蓉英、刘卓著、张畅:《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进展》,《情报科学》2021年第6期。
- (19)参见刘福才、余晖:《高校智库评价“唯论文”导向的破解》,《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23期;郭瑞、杨天通:《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智库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