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安执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探究Research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of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in Big Data Era
柴慧婕
摘要(Abstract):
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面临着被泄露和滥用的风险。公安执法中侵犯个人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违法查询个人信息、滥用个人信息和不合理应用个人信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公安执法中的侵犯行为呈现出侵权损害连续、侵权方式隐蔽和侵权后果严重等特点。因此,加强公安执法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公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当前公安执法中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范围和层级不够明确、知情同意原则适用缺乏例外规则、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突出等问题。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突破,完善公安执法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设计及具体管理机制,切实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关键词(KeyWords):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公安执法;司法实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民法典时代公安执法中的民事权益保护问题研究》(212400410392)
作者(Author): 柴慧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王锡锌:《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及展开》,《中国法学》2021第1期。
- (2)参见刘德良:《刑法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检讨》,《网络法律评论》2016年1期。
- (3)参见李翠萍:《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5期。
- (4)参见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 (5)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3款规定,“本规定所称人脸信息属于《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中的‘生物识别信息’”。该《规定》被称为是“专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第一规”。
- (6)参见杨婕:《健全信息消费法治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电信网技术》2017年第12期。
- (7)参见赫广平、孟昭阳:《人工智能时代警察执法行为创新——基于个人信息处理的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 (8)参见陈有芳:《公正执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公安命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 (9)[德]京特·雅科布斯:《规范·人格体·社会——法哲学前思》,冯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 (10)参见杨芳:《肖像权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之冲突与消融》,《清华法学》2021年第6期。
- (11)参见李瀚琰:《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父母知情同意原则》,《图书馆论坛》2020年第8期。
- (12)参见廉霄:《公安执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探讨》,《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 (13)参见王洪亮:《〈民法典〉与信息社会——以个人信息为例》,《政法论丛》2020年第4期。
- (14)《欧盟个人信息保护一般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如果控制者为实现处理个人资料的目的不需要或不再需要控制者控制的识别资料,则控制者无须纯粹为遵从本规例而备存、取得或处理额外资料以识别该等资料。”
- (15)《【讲座实录】王轶:民法典背景下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2020年6月16日,载中国法律评论网,https://mp.weixin.qq.com/s/k9W9w6zrIpUaJo9-lydwzA,2023年4月30日访问。
- (16)栾兴良:《欧盟法视野下我国警务领域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立法的完善》,《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 (17)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公安机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2023年4月20日,载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公安局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www.ruyuan.gov.cn/sgrygaj/gkmlpt/content/2/2425/mpost_2425662.html#6170。2023年5月1日访问。
- (18)《公安机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第11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规范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权限,确定授权主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关部门及其民警分类分级授予使用权限”。
- (19)卢新德:《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战略设想》,《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